北京必吃的老字号小吃有哪些?
北京的小吃主要有驴打滚儿、艾窝窝、炸咯吱盒儿、芥末墩儿、糖火烧、门钉肉饼,此外豆汁儿和焦圈儿也是典型的北京小吃;北京烤鸭属于大餐,不过一般的餐馆都提供半只的。
说起北京小吃还有些有趣的事情呢……
记得很久以前在前门大街遇到几个香港同胞问我什么北京小吃最好吃,我就回答说豆汁儿和焦圈儿,没想到那几个人已经领教过豆汁儿的酸爽滋味儿了,听完就哈哈大笑起来,我当然知道喝下满满一碗豆汁儿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于是也跟着哈哈哈地笑了……
至于北京烤鸭则有一件笑中带泪的故事。七十年代末的一天我父亲的老战友到北京公干,他们听说北京烤鸭特别有名,就自掏腰包去全聚德烤鸭店吃烤鸭。一进门俩人走到柜台说:同志,来两毛钱烤鸭!服务员一听乐了出来,回答说两毛钱没法卖!两个人面面相觑,商量一下之后一咬牙一跺脚就买了两块钱的烤鸭!结果烤鸭端上来之后一人两片就吃完了,虽然觉得好吃但也舍不得再买,只得连忙逃出全聚德,到了我家之后和我爸抱怨北京烤鸭太贵太贵,而且两毛钱竟然还不卖!我们全家人一听都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说到老北京的传统小吃其实有几样东西是买不到的,这些小吃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消失了,如果和八零后的北京人讲起来估计知道的人也不多吧,不过这几样小吃却从侧面反映了北京乃止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那么这究竟是些什么小吃呢?说出来的话上了点儿年纪的北京人都应该记得吧。
第一个当属槐树花儿烀饼。以前北京的城市绿化基本上就是槐树、杨树和柳树。夏天槐树花儿开的时候全城的北京人都去摘槐树花儿,然后掺在面里做槐树花儿烀饼,这种小吃只有自己做,国营餐馆里并不提供;还有一个小吃也是取自于槐树,就是槐树豆儿,不过因为新鲜的槐树豆儿味道不好,也有一说就是槐树豆儿有毒,需要泡很久之后用盐水煮熟了吃;杨树在春天会有“毛毛虫”,其实那是树上长的类似于毛毛虫一样的东西,一到春天北京大街小巷里的杨树都长满了毛毛虫,于是孩子们就在大人的授意下爬树***摘毛毛虫,然后放在大桶里用水泡一整天,最后捞出来挤干水分,有钱人家再买点儿肉馅和在一起蒸包子,没钱的人家则用肥肉炸完之后剩下的油渣儿包包子吃...此外还有香椿叶子、榆树钱儿、马陵菜等等都是北京的季节性小吃,这些小吃的消失无遗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吧……
1.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人尽皆知的食品,特别传统,是老北京纯粹的东西。
将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和肺头剁成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浇在碗里,再加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卤煮火烧就做好了,火烧透而不烂,肉烂而不糟。
2. 门钉肉饼
老北京的***食品,做法和一般的馅饼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形状不太一样,一般的馅饼又扁又平,门钉肉饼可以说是又厚又圆。
馅传统上是牛肉大葱,因为饼油很大,而且牛油容易凝固,所以趁热吃比较好吃,口感最好。
我喜欢吃的时候淋上一些醋,可以去掉油腻的感觉,略酸甜,也能带来更好的口感。
3. 炒肝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汤汁油亮油亮的,发红,肝吃起来很香,除了肝,还有肥肠,我最喜欢肥肠,吃起来味浓而不腻,稀而不澥。
肝其实不是炒的,而且煮出来的。因为最后会放淀粉,比较浓稠,需要不停的翻搅,所以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
4. 爆肚
爆肚也是具有北京代表特色的小吃,下酒极佳。因为肚爆好要保持鲜嫩,所以一定要及时吃,趁热吃,时间一长,肚就老了,不堪嚼。
蘸的调料是由酱油,芝麻酱,香油,豆腐乳,米醋和虾油配置而成,还要加葱花,香菜,蒜汁和辣椒油。
以前在北京有立秋吃爆肚的习俗,现在随着传统文化的流逝,已经没有这种讲究了,想吃的话只能去老店解决了。
5. 豆汁
豆汁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流传了有几千年了,原料是绿豆,可以解暑消热,颜色暗淡,味道又酸又甜,属于耐喝型的,越喝越好喝,让人欲罢不能。
在喝豆汁的时候,再配上油条,焦圈等油炸食品,绝对错不了。
6. 焦圈
焦圈是主要以面粉为原料制作,用油炸成的小吃,形状为一个圆圈,玲珑剔透,颜色和油条一样,吃起来又酥又焦,香脆可口。
7. 驴打滚
驴打滚的知名度较高,非常传统。它用一层层的粘面加上红糖,和炒熟的黄豆面一起卷成,吃起来粘粘甜甜,带有淡淡的香气,入口难忘。
8. 涮羊肉
涮羊肉是一定要吃的,几乎是最常见的餐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特别有氛围,在冬天吃最舒爽。
9. 糖火烧
糖火烧的颜色为深棕色,吃起来松松软软,香味十分浓郁,喜欢甜食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先把红糖和芝麻酱,桂花,香油等调匀,加入适量的面粉和面碱,摊在擀薄的面皮上,反复的卷折,团成一个饼坯,放在炉子里烘烤。
10. 艾窝窝
每年的农历春节期间,小吃店里都会有艾窝窝,它是北京传统的风味小吃。
先用蒸熟的糯米晾晾后揉成圆皮,再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白糖和金糕等拌成馅。
吃起来甜甜的但不腻味,非常爽口。